一部跨國界的女書
十多年前,英國小說家吳爾芙於《自己的房間》書中的一段文字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女性若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多年後,我擁有兩者,並成為作家,卻發現,兩者相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之於女性,更是必要!一方面,無論已婚或單身,它都是每位女性不可缺少的生命空間,另一方面,它也一如中國古代女書,代表每位女性的私密世界,唯有在此,女人才得以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呈現真實的自我。
從吳爾芙到我的書房到世界女人的房間
然而,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以及見識的增廣,我卻發現「女人的房間」,這小小一方天地的取得竟如此得來不易!事實上,不少的女性終其一生都不曾意識一個完整屬於自己空間的重要性,甚或終其一生不曾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正因如此,我對不同國家裡,女性與空間的關聯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女人如何看待空間?女人的空間與家庭、社會與文化間的關連又是如何?為了尋找解答,我決定踏出自己的書房,走遍世界各個角落,探訪世界各地的女性,並進入她們的生活空間,與女性的心靈展開最私密的對話。
2015年《女人的房間》攝影文學書便是我長期研究的初步成果。
自2007年起至2014年期間,我實地走訪了10個不同的國度,自200餘位受訪女性中選出了40位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與其空間,闡述與傳達空間與女性,以及女性身處的家庭、社會、階級、種族、歷史、宗教、文化之間的關聯,並進一步探討父權政治與女人當家的在空間結構與權力上,彼此又有何不同面貌?
走遍世界的田野調查
一如我所有的作品,創作總是耗日費時,過程備嚐艱辛與波折,箇中滋味,非外人所能了解,但也就是在這樣數度放下與再拾起之間,我終於得以撥開重重雲霧,窺見一道道美不勝收的景致。在這段長達8年的研究過程裡,我竭盡所能採集了不同的案例,卻赫然發現,女性擁有自己的房間並不必然與自己的社經實力或政治階級絕對相關。在伊朗這個篇章裡,我們不難發現,〈從運動場到家庭的末代公主〉裡嫁給藝術家、家境小康的運動員蕾莉,與同樣婚配藝術家、〈波斯微小畫家的空間〉裡的貴婦莎蒂海,與〈雙姝奇緣〉裡家境清貧的護士法蒂梅,雖同樣處於極其父權的社會環境,但因為對擁有一個「自己的房間」的渴求截然不同,其結果也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而我一再從這些研究的國度裡發現,個人乃至社會整體的經濟狀況與女性之於空間的擁有,並無絕然關聯;女性對於空間支配的自主權,卻因所在國家文化的不同而有極度的差異。
此外,我也發現,當人類社會從遠古的母系社會轉而發展為父權社會後,女性對於公共空間的分配與運用,再無任何置喙與參與決策之權力,這點可以從中國陝西西安半坡遺址這個6000年前的母系社會遺址中,女性對於空間握著絕對的決策權,與今日世界兩相比較,其差異可見一斑;但基於「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千年不變的傳統,女性轉而將自己的人生精力投注於規劃與經營一個但見自己特色、全然屬於自己的生命空間,這樣的例子不分東方西方,屢見不鮮,讀者可自古巴篇、巴黎篇中陳述的諸多故事裡一窺其堂奧;這也使我得以從這些實際的研究案例中大膽地綜合出一個結論:女人空間的華美或宛如一場盛宴,或單調貧乏到三言兩語便可總結,其間的差異,與女性身處的國家整體的GDP沒有任何關聯,卻與該國的文化深度、歷史厚度、女性自身的生命經歷與其家族歷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本著作中,讀者單單窺見影像,恐生「這些受訪女性是否大部分都是中上層社會階級」的錯覺,或許一方面出自我對於這些受訪女性的敬重,一方面也是對於真實世界的呈現,每一幅攝影作品的完成,皆是尋訪再尋訪、探索再探索、溝通再溝通以後,破除了每位女性受訪者的心防,並在這些姐妹的熱心協力下,精心規劃,才得以共同完成的創作,尤其在這些被國人認定為第三世界的國度,如古巴。從公務員、女巫、村婦到畫家與古董收藏家,因女性之於空間的意義與概念不同,產生出截然不同於吳爾芙「女人要有錢,才會有自己的房間,也才能寫作」這種一脈相承的邏輯性思維,相反地,古巴女性在經濟條件捉襟見肘的狀況下,一點一滴地將原本的廢墟,打造成一個人人稱羨的天堂。
多元形式及風格的展演
我將這8 年來的研究匯整成《女人的房間》第一部曲,期望透過各種不同形式與風格的展演,如文學、攝影、戲劇、裝置、錄像與實物投影,邀請觀者分享我的研究成果,並進一步思考不同的社會、政經、宗教、階級以及文化背景下,女人如何以「自己的房間」來書寫自己的歷史;「女性」此一符號,在社會中的象徵意義,如何透過「空間」構成與解構?女人如何透過擁有自己的房間而得以構築自己的人格,並發展出與社會對話的可能?希望此著作能幫助世人重新思索並瞭解女人的空間不僅是女性的異想世界,也是女性權利與自由的象徵。
透過這8年持續不斷的研究,在世界女性的房間中遊走,與這些女性姐妹們建立了跨國界的情誼,並共同分享與承擔一個屬於女性的共同生命經歷與痛苦,不知不覺間,譜寫出這部跨國界的女書,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這些女性們的慷慨及無私的分享,以及所謂的「一位成功女性的背後,都有一位默默付出的男性」,我僅將此書獻給我的人生伴侶James,屢次當我遇到寫作瓶頸,就要半途而廢時,他總是背後那雙推動我的雙手,鼓勵我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我也要特別感謝南方家園出版社的發行人劉子華女士,在眾人的反對聲浪中,她仍堅持出版此書,相信她的勇氣與執著,定能使她看到這個美麗璀璨的成果時感到些許安慰;我也要感謝蔡琳森,在面臨人生抉擇的前夕,還能抱病為此書校稿,並不厭其煩地、竭盡所能地為我尋覓附錄在每篇篇章前的世界女性詩人的詩句;我也要感謝我的美編賴佳韋,他做到了一位美編最重要的,與創作者溝通,並將這部作品的原意與其精神,做了最完美而不喧賓奪主的呈現;我還要感謝我30多年來的好友國偉,自我寫作以來,他就是最忠實的讀者,從來不放過任何一個枝微末節的轉折詞與錯字;我僅以此書獻給他們,若此書仍有不如人意之處,請歸咎於我個人的不完美。
2015年1 月23日,寫於我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