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大事年表(四)
|
|
公元1578年 | 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內有大量食療內容。藥酒、植物油的資料尤為豐富。 |
公元1606~1619年 | 戴羲《養餘月令》中提到「皮蛋」的製法。 |
公元1714年 | 康熙首次舉行「千叟宴」,招待65歲以上的老叟。赴京參加宴會者達2800多人。 |
公元1773年 | 曹廷棟著《養生隨筆》,內收《粥譜》,有理論論述,也有粥方,共100種。 |
公元1795年 | 李斗著《揚州畫舫錄》。全面反映當時揚州飲食風氣。書中首次記載「滿漢席」食單。 |
公元1736~1795年 | 蘇州「松鶴樓」開業。 揚州出現「灌湯包子」。 杭州西湖「五柳居」的「醋樓魚」出名。 出現「伊府麵」。 |
公元1848年 | 杭州「樓外樓」餐館開業。 |
公元1864年 | 北京「全聚德」烤鴨店開業,經營掛爐烤鴨。 |
公元1880年 | 廣州「陶陶居」開業。 |
公元1881年 | 黃雲鵠《粥譜》刊行,收粥方200多個,並有理論論述。 |
公元1885年 | 揚州「富春荼社」開業。 |
公元1903年 | 北京「東來順」羊肉館開業,主要經營涮羊肉。 |
公元1875~1911年 | 四川總督丁寶禎創「宮保雞丁」 上海、北京等地「都會商埠」出現西餐館。上海有「一品香」,北京有「醉瓊林」等。 華僑在美國、英國等國開設許多中國餐館。 |
公元1911年 | 四川成都「榮樂園」開業。 |
公元1917~1919年 |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盛讚中國烹飪中的調味為「世界之冠」,中國的烹調法「非歐美所可並駕」,並建議進一步加強對烹飪營養衛生的研究。 |
公元1921年 | 楊章父等編《素食養生論》出版。 |
公元1922年 | 上海「功德林」素菜館開業。 |
公元1925年 | 北京「仿膳」飯莊開業。 |
公元1930年~ | 廣州「廣州大酒家」開業。 |
公元1933年 | 郎擎霄著《中國民食史》出版 。 |
公元1936年 | 張恩廷編《飲食與健康》出版。 |
公元1939年 | 北京輔仁大學設家政系,開烹飪課程。 |
公元1956年 | 商業部決定成立「中國飲食業公司」。 網業部召開全國飲食工作會議,確定對飲食業改造的三種形式(公私合營、合作食堂、合作小組)。 |
公元1958年 | 城市服務部組織編寫《烹飪技術》。 |
公元1963年 | 全國飲食系統廚師首次評定技術職稱。 |
公元1980年 | 商業部舉辦的《中國烹飪》雜誌於3月創刊。 商業部飲食服務局主持編寫的飲食技工教材《烹飪原料知識》、《飲食營養與衛生》、《烹飪技術》、《麵點製作技術》等陸續出版。 |
公元1981年 | 北京、上海、四川、廣東飲食服務部門與日本主婦之友社會作編輯出版大型豪華菜譜《中國名菜集錦》,有中文、日文兩種版本。 中國財經出版社開始出版由商業部飲食服務局組織編寫的《中國小吃》。 |
公元1983年 | 中國商業出版社編輯的《中國烹飪古籍叢刊》出版發行。 經教育部批准,江蘇網商業專科學校增設大專烹飪業,學制為三年。 11月份,全國名廚烹飪技術表演鑑定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評選出最佳廚師10名,會上還提出烹飪是文化、是科學、是藝術的論斷。 |
公元1988年 | 第二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於5月在北京舉行。 9月,中國烹飪協會應邀組團,出席了日本飲食服務協會主辦,在東京舉行的泛太平洋地區飲食服務國際研討會。 由上海新亞集團組成的中國烹飪代表團於10月赴西德法蘭克福,參加第17屆奧林匹克世界烹飪大賽,中國獲7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 |
公元1989年 | 中國烹協及商業部、國家旅遊局、鐵道部、解放軍總後勤部、全國總工會、中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共8個部門,於6月聯合發出通知:向全國各行業、各部門從事烹飪工作30年以上的廚師頒發榮譽證書。 中國烹飪協會和湖南省烹協聯合於8月在長沙舉行首屆中國烹飪學術研討會。 |
公元1990年 | 3月,中國烹飪代表團首次出席世界廚師聯合會第24次大會。 由商業部教育司組織編寫的第一套烹飪大專教材(12門課程13本)陸續出版發行。在此之前,各地還先後出版了一批具有學術價值的烹飪專著。 9月,首屆中國豆腐文化節分別在北京和臺北同時舉行。 11月,由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勞動部、商業部等單位聯合與辦的首屆全國青工烹調技術大賽在北京舉行。 12月,中國烹協菜肴檢測中心在北京成立。 |
公元1991年 | 7月15日,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在北京成立。 7月16~21日,首屆中國飲食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
取自秋龐同先生整理之中國烹飪大事年表